1. 懷遠芡河招標
1、燒全雞:懷遠縣燒全雞是一道由雞、中藥材等材料制作的美食。經多道工序,文、武火燒制而成,入口濃香、爽口鮮嫩。
2、龍亢辣湯:因為風味獨特,當地有不喝辣湯的說法,白來龍亢。辣湯的特點是辣、香、鮮。喝了之后,細細品味,有一種苦盡甘來的感覺。
3、泡條三子:龍亢泡條三子是著名的地方特色小吃。泡條三子在龍亢有幾千年的歷史。雖然不能說是獨家生產,但在其他地方很少見。北京泡條三子的油炸工藝也是從龍亢引進的。
4、燒泥鰍:懷遠泥鰍是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的特產。懷遠泥鰍品種主要有大鱗副泥鰍和真泥鰍,在上海、廣州、武漢等大城市銷售。產品供不應求,其中燒泥鰍是大眾喜愛的泥鰍做法。
5、燒餅夾里脊:燒餅夾里脊,安徽蚌埠著名的傳統(tǒng)小吃,成立于20世紀90年代。燒餅夾里脊是一種由燒餅、里脊肉和醬汁組成的小吃。它是現代蚌埠食品文化的典型代表,不僅因為其獨特的地域性,更因為它反映了蚌埠食品融合、演變和創(chuàng)新的特點。、
6、懷遠糯米
懷遠糯米是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的特產。糯稻成為懷遠縣農業(yè)特色主導產業(yè)之一,是全國最大的糯米生產基地和交易集散地,懷遠糯米的行情已成為全國糯稻行情變化的“晴雨表”。
7、泡條馓子
龍亢泡條馓子是懷遠著名地方特色小吃。泡條馓子在龍亢已有千余年歷史,雖不能說是獨家生產,但外地罕見。北京的泡條馓子,其油炸工藝也是從龍亢傳入
豆腐簾子、葉兒粑、凍糕,這三樣美食也是懷遠獨有的。
2. 懷遠縣芡河湖水面中標公示
蚌埠有龍子湖、四方湖、沱湖等。
以下是這些湖的詳細介紹。
1、龍子湖
龍子湖風景區(qū)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龍子湖區(qū)境內,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(qū)、國家級生態(tài)示范區(qū)和省級風景名勝區(qū)。主要由龍湖、曹山、雪華山、西蘆山及錐子山組成,大體呈三山夾一湖的獨特地貌。
龍子湖三面環(huán)山,山水相依。湖東岸有曹山、錐子山,綿延起伏如龍,又稱“雙龍山”;南有大小九條溝渠,是龍湖發(fā)源地;西側有雪華山、梅花山,山體植被茂盛,青山綠水,聞名遐爾。龍子湖景區(qū)內青山碧水相連,湖岸曲折多變,水面縱深開闊,絕壁怪巖裸露。集風景怡人的自然風光、韻味無窮的人文景觀為一體。
2、四方湖
四方湖景區(qū)位于蚌埠市懷遠縣境內,北淝河之中游,淮河北岸,為一河湖相連的河道式湖泊,湖面狹長,水面55平方公里,蓄水量7000萬立方米。
有四方湖水上游覽區(qū)、懷洪新河生態(tài)水利風景區(qū)和水海、潘新現代農業(yè)、新農村觀光區(qū)。
3、沱湖
沱河,古稱洨水,今稱南沱河,俗稱沱河。原源于宿縣北,分蘄水東南流。近年來經過開發(fā)建設,以其獨特的生態(tài)風韻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旅客。沱湖作為天然淡水湖,是皖北地區(qū)唯一無污染湖泊,湖底較平坦,正常水位最深處為3米,以其盛產螃蟹、魚蝦、野鴨而聞名。
沱湖北納沱河、北沱河、唐河、馬路溝等來水,東出漴潼新河經窯河由雙溝和下草灣引河泄入洪澤湖。
3. 懷遠芡河改造規(guī)劃最新
【水路】亳州市內河流屬淮河水系。主要干流河道有渦河、西淝河、茨淮新河、北淝河、芡河等多條河流,建有亳州大寺港、渦陽港、蒙城港、利辛港等。
水文環(huán)境轄區(qū)內河流屬淮河水系。主要干流河道有渦河、西淝河、茨淮新河、北淝河、芡河等。渦河自譙城區(qū)安溜鎮(zhèn)入境,東南流經渦陽縣至蒙城縣移村集出境入懷遠縣,境內長173公里,流域面積4039平方公里;西淝河自譙城區(qū)淝河鎮(zhèn)入境,東南流經渦陽縣,至利辛縣展溝鎮(zhèn)出境 入鳳臺、潁上縣界,境內長123.4公里,流域面積1871平方公里;茨淮新河自利辛縣大李集鎮(zhèn)入境,向東流經利辛縣境南部,至蒙城縣鄒樓出境入懷遠縣,境內長66公里,流域面積1401平方公里。
4. 懷遠河溜芡河工程
開車50公里,走S307芡河大橋到找郢,坐車的話只能從龍亢到懷遠轉車,沒有捷徑
5. 懷遠河道局招標
渦河和賈魯河都注入淮河,兩條河本身不連接。連接渦河,是淮河中游左岸一條支流,淮河第二大支流,淮北平原區(qū)主要河道,呈西北東南走向。發(fā)源于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(qū),于蚌埠市懷遠縣城附近注入淮河。
賈魯河發(fā)源于新密市密縣圣水峪,向東北流經鄭州市,至市區(qū)北郊折向東流,流經中牟、尉氏、扶溝、西華縣至周口市區(qū)北匯入潁河,最后流入淮河,全長276公里,流域面積5896平方公里。
6. 懷遠縣荊山鎮(zhèn)芡河開發(fā)
主要河流分屬淮河、長江、錢塘江三大水系。北部宿縣地區(qū)境內,有一小部屬廢黃河,一小部屬沂沭泗流域的復興河水系。總面積13.94萬平方公里,其中淮河水系6.69萬平方公里(包括廢黃河470平方公里、復興河163平方公里),長江水系6.6萬平方公里,錢塘江水系6500平方公里。
淮河流域位于黃河、長江兩大流域之間?;春影l(fā)源于河南省桐柏縣的桐柏山,大體自西向東流,經過河南省南部、安徽省北部、江蘇省北部,至江蘇省江都縣三江營注入長江,河道全長1000公里。流域總面積18.7萬平方公里,其中安徽省6.69萬平方公里,占35.8%?;春影不斩?,處于淮河中游,上自豫、皖交界的洪河口起,下至皖、蘇交界的洪山頭止,河道長度430公里。沿途流經峽山、荊山、浮山三處峽口,形勢險要。正陽關匯納上游干支河全部山區(qū)來水,總控制面積91620平方公里,素有"七十二道歸正陽"之稱,大別山區(qū)、桐柏山區(qū)、伏牛山區(qū)、嵩山山區(qū)等,都是淮河的主要洪水源地。兩岸支流眾多。左岸有洪河、谷河、潤河、潁河、西淝河、芡河、渦河、漴潼河、濉河等,還有大型人工河道新汴河和茨淮新河;右岸有史河、灃河、汲河、淠河、東淝河、窯河、小溪河、池河、白塔河等。沿淮多湖泊,左岸有八里湖、焦崗湖、四方湖、香澗湖、沱湖、天井湖等;右岸有城西湖、城東湖、瓦埠湖、高塘湖、花園湖、女山湖、七里湖、高郵湖、沂湖、洋湖等。
長江發(fā)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,沱沱河為其正源,流經通天河、金沙江,至四川省宜賓市匯入干流。宜賓以下至入??谕ǚQ長江,從源頭流經青、藏、滇、川、鄂、湘、贛、皖、蘇、滬等十省市(區(qū)),全長6300公里,總流域面積180余萬平方公里。長江安徽段處于長江的下游,干流河道自鄂、皖交界處段窯起,向東流經安慶、銅陵、蕪湖、馬鞍山等主要城市,至皖、蘇交界的駐馬河口?駟馬山引江水道口 止,長416公里,流域面積6.6萬平方公里。左岸區(qū)域西起大別山區(qū),北列從霍山向東北至洪澤湖以南,形成江淮分水嶺;南列從舒城、桐城之間向東北延伸,經巢湖南側和東側,轉向東北,丘陵斷斷續(xù)續(xù)。地形總趨勢是西北高、東南低,區(qū)域面積3.59萬平方公里,主要支流有華陽河、皖河、樅陽河、裕溪河、得勝河等。沿江主要湖泊左岸有龍感湖、大官湖、泊湖、武昌湖、菜子湖、白蕩湖、黃陂湖和巢湖等,右岸有七里湖、升金湖、丹陽湖、南漪湖、石臼湖和固城湖等。右岸區(qū)域面積3.01萬平方公里,主要支流有屬鄱陽湖水系的南寧河、龍泉河;直接入江的有堯渡河、黃湓河、秋浦河、九華河、青通河、順安河、黃滸河?荻港河 、漳河、青弋江、水陽江等。
新安江位于皖境最南端,屬錢塘江水系,居流域的上游。西、北以黃山山脈與長江水系為鄰,東南以天目山脈和白際山脈與浙江、江西兩省接壤。區(qū)域面積6500平方公里,新安江以率水為正源,從源頭起流經祁門、屯溪、歙縣,至皖、浙省界街口,注入新安江水庫,出庫后匯入錢塘江,皖境江道長242公里。兩岸支流眾多左岸有橫江、練江、棉溪、昌源、大洲源等;右岸有小源河、新嶺水、蘭水、汊河水、?瑯河、桂溪、賢源河、街源河等。
7. 懷遠縣芡河開發(fā)項目
懷遠縣古為涂山氏國,四千年前,夏部落首領、治水英雄大禹,曾在這里娶妻生子,劈山導淮,召會諸侯,留下了“新婚三日而別,三過家門而不入”等佳話。經中國先秦史學會研究論證,懷遠縣涂山為“禹娶禹會和夏興之地”,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山。以涂山荊山為主體的“涂山——白乳泉”風景名勝區(qū),1987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(qū)。此外,懷遠還有平阿山、大洪山、淮河、渦河、北淝河、芡河、荊山湖、四方湖、孔津湖、龍女湖、鰻鱺池等自然風光,有禹王宮、白乳泉、卞和洞、桓傅故里、遇春園、含美學堂古建筑群及古城壘、古墓葬、古戰(zhàn)場遺址等人文景觀。秀山麗水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,吸引了眾多的文人騷客前來采風探古,曹丕、王粲、柳宗元、歐陽修、蘇東坡、梅堯臣、宋濂等留下了詠頌懷遠的辭賦詩文。 從唐虞時代淮夷人聚族而居的涂山氏國,到南宋寶祐五年設懷遠軍,元至元二十八年改懷遠軍為懷遠縣,懷遠縣歷史4000余年,縣名沿用716年,悠久的歷史,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(huán)境和文化積淀,使懷遠縣有淮上明珠之美譽。歷史沿革五河五條河,淮澮漴潼沱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釋五河縣名:“有澮潼沱漴淮五河,故名”。清人張佩蕓有《五水詠》:“五水相連號五河,東潼西澮北沿沱,漴流春泛魚苗長,淮浦秋生雁影多?!蔽搴涌h自宋咸淳七年置縣起,確有五道河,并有五河口。但至今時逾七百余年,陵谷變遷,滄桑多劫。清末《五河縣志》即云:“河本有五,而今存其三”。 五河縣五邑之水,淮為大,澮次之。 淮 河 發(fā)源于河南、湖北交界的桐柏山。入皖南折而東,歷潁屬至懷遠,又北折東轉至蚌埠邵家大路入五河縣境。經臨淮關北折至大新,又東轉北折至三岔,東轉至張家小溝,復南折4公里始歸故道。此處稱北折嘴,又稱蟲八 蠟嘴,現稱壩岔嘴,系誤寫演變而成。據考查此處淮河故道,在淮河南岸5公里開外,自清乾隆末年,淮漫至張家小溝,沖刷溝旁良田,日加深廣。后自三岔北徙,奪張家小溝之道而歸正干,從而形成蟲八 蠟嘴以北的大弓灣。再由安淮至小溪北折至五河,東流至東卡子出境入江蘇界。淮河經五河境內89.2公里,曾有沫河口、淝河口、欄橋溝、三沖溝、張家溝、黃家溝、五河口、潼河口等處入淮口,每逢夏季,五河交匯,釀成水災。民國10年、20年特大洪水,十淹其九。1954年大水,郜湖一帶嚴重塌方,毛灘、新集兩集鎮(zhèn)塌入河中。十里程渡口又形成沙灘。但建國后,筑起淮北大堤,封住部份入淮口,興建涵閘20余座,從此淮河變害為利。 澮 河發(fā)源于河南商丘,匯永城馬長湖入皖,經宿州過固鎮(zhèn)入五河縣境。自固而東水面漸寬,水漲時幾逾5公里,5倍于淮,而水退則僅容小舟。澮河經園宅集向東,由五河城南入淮。全長290公里,流經五河境內59公里。沿澮河兩岸有謝家湖、阮家湖、香澗湖、小王湖、歐家湖、蔡家湖與澮河相連,水大匯為一體,水小湖為河汊。建國前因澮河常聚積大水,故又稱澮河一段水域為香澗湖,建國后人工把澮河從西壩口改道北店子,與沱河匯入漴潼河。 沱 河 發(fā)源于河南虬龍溝,經宿州紫蘆湖,東注靈璧,至濠城入本縣北界。至胡集折南匯入沱湖,南與澮水蔡家湖相望。原兩湖間筑有堤壩,沱自為沱,澮自為澮。沱湖東北為郭家嘴,東繞縣治之北至北店子遂南折趨縣治南,由東橋口入淮。乾隆末年,澮河泛漲,沖壞堤壩,串入沱湖,遂奪沱河故道,沖陷兩旁田廬而益加深廣,至北店子復分流為二:一折東橋口入淮,而沱遂變?yōu)闈?;一折凌家樓至十字岡而沱且入于潼。建國后堵死澮、沱于東橋口入淮處,使其同歸漴潼新河,全長270公里,從此與淮河分流,而形成另一條水系。 潼 河發(fā)源于靈璧北25公里的潼山,東流入泗州界經豐山湖南下入本縣界。在縣治東10公里潼河口入淮。潼河在縣東北一隅,入界且不及2.5公里。1951年起,經過一冬春,從五河北店至泗洪縣候嘴挖成漴潼新河20公里,匯通沱、澮,經過峰山切嶺,由窯河入洪澤湖。 漴 河 位于縣治南1.5公里,其故道原與張家溝連接,經南山北過南湖入淮。全長約15公里。清乾隆年間,推黃交漲,南山沖圮,河已淤平,水無所泄,遂由黃家溝以入淮。漴河逐漸變?yōu)榱继铮姆俏羧罩?。漴河無跡迄今200余年。舊志云:“所謂五河,今僅存其三,蓋漴河久失,澮又并沱,而沱又入潼,乃水勢變化不一也?!?建國前,五水相連,水患頻繁,建國后五河已形成兩條水系:一是淮河水系,又稱外河水(含北淝河);另一是漴潼河水系,亦稱內河水(含澮河、沱河、潼河及石梁河)。內外分流,為排除水患提供了可靠的保證。 漴河考 “五河五道河,淮澮漴潼沱”。漴河是本縣較小的一條河。在縣治南1公里許,經南湖東流入淮。 南湖在現在的郜家湖,當年十分低洼,水大時一直漫到舊縣治南。為了保護縣城的安全,明初曾在漴河北岸筑有大壩,以御南湖之水。漴河水大時長約10余公里,水小時僅長幾公里。置縣前后,歷經宋元明清幾代,至康熙十一年(1654年),仍是一條濁流入淮的河道。在淮漲倒灌時,河湖泛濫成災,至乾隆四十四年(1779年)黃河決堤,挾帶大量泥沙入淮,在縣境游蕩兩年,漴河遂被淤平。南湖之水遂改由黃家溝入淮,從此漴河消失,本縣嘉慶縣志云:“今金岡山東有河溝一道,即古漴河”。 南湖之水雖由黃家溝入淮,但淮漲頂托黃家溝宣泄不出時,湖水遂即北溢,經金岡山東由云頭壩進入化龍池,與城河匯合,繞城東趨入東河以入淮,漴河開始由東河北移。如遇五河口淮水頂托,則又向北由凌家渡至天井岡與潼河匯合以入淮。人們就將此段稱為“北漴河”。沱澮水漲則由故軍店(北店)與潼水匯合南趨東河,又徑達回龍閣以入淮,人們又將此段稱為“南漴河”,即五河口。這是南北漴河的由來。 東河一段,乾隆四十五年以前,原為沱湖入淮處,故稱沱河,后澮河故道被淤,澮水北轉,沖開西壩進入沱河,澮沱交匯由此入淮,故又稱澮河。嘉慶年間潼河水大,經常由此入淮,故又稱潼河。其后南湖水北溢由護城河匯入東河,故又稱漴河。清末、民國時期,地圖上均標為澮河。實際則是名副其實的五河口。 1952年,治淮委員會做五河以下內外水分流工程時,把澮、沱、漴、潼納入漴潼河水系,同淮河分流,直入洪澤湖,新開漴潼河即沿原漴潼河故道,故稱為漴潼河?,F五河水系進入穩(wěn)定時期,古漴河的名字又以漴潼合稱而保留下來。 澮河口考 澮河原是淮河上的一大支流?!吨卸贾尽份d:“在縣治西南一里,至縣南東流入淮?!辈⒅赋觯骸拔搴咏粫酝ㄖ坶?,為南北往來要沖之地?!焙鬂液颖贬?,因“水漲沙淤,徙于北滸”。而城南之澮注故道也已泯滅,舊跡難尋。澮河究竟何時北移,考諸舊志有三種說法。 一說嘉靖二十二年北徙。據康熙十一年(1672年)重修《五河縣志》記載:“澮河在縣治南門外,至縣南入于淮。舊在縣治南1里,兩岸陡峻。嘉靖二十二年(1543年),水漲沙淤,徙于北滸?!卑创苏f法,澮河是在嘉靖二十二年北徙。但據《明史·地理志》注:“舊五河縣治在澮河南岸,嘉靖二十五年遷澮河北。”既然嘉靖二十五年遷縣時澮河還沒北徙,那嘉靖二十二年改道之說即成為問題。據查舊志災異表,嘉靖二十二年沒有發(fā)生大水,黃淮都沒泛濫,“水漲沙淤”也不可能。再查康熙十一年《五河縣志》輿地圖,澮河仍畫在縣治之南,這可能是年代久遠所產生的差錯。嘉靖二十二年距康熙十一年已一百余年,其間水流變化,河道遷徙是難免的。嘉靖二十二年遷徙后又回歸故道也是可能的。但考諸嘉靖二十二年北徙可能性較小,因此對這一說法,只能存疑。 一說乾隆四十五年北徙。嘉慶六年(1801年)《五河縣志》記述:“自黃水泛濫,澮之外口忽淤平三里許,水無所泄,遂從縣西大小壩北入沱河,匯潼東逝,”這只講“黃水泛濫”,沒講清是哪一次泛濫。但在圖說中卻有注明:“乾隆四十五年黃水過境,城南淤塞,(澮)水由西壩口入沱?!辈槭妨嫌小扒∷氖哪挈S水漫溢,次年尚未斷流”的記載。這次黃水入淮,不僅淤平了澮河出口,淤平了漴河,還淤平了一些湖泊。但黃水泛濫發(fā)生在乾隆四十四五年,而舊志記為四十五六年,可能是年誤,出入不大。且至嘉慶六年僅22年,該是人們記憶猶新的事,不會出現大的錯誤,同時嘉慶縣志還記述:“嘉慶元年在城殷實之家及眾商民,公呈請?zhí)魸液涌?,因居南灣者以為不利中止?!边@也說明澮河口的淤平其時不遠,否則亦無挑澮河口之議。因此,澮河北徙,當在乾隆四十五年無疑。 一說澮河變遷“一在同治之初”。光緒《五河縣志》記述:“(澮河)今于同治間北徙奪沱之故道,繞教場陡岡之北,至北渡口南逝,由東橋口渡以入淮?!庇终f:“夫澮之變遷,一在乾隆之未,一在同治之初”。這又提出同治年間再一次北徙的問題。看來澮河是在五河城南城北游蕩了。 如前所述河道的變遷是無定的。每發(fā)生一次大水都可能使河流改道,特別是黃泛期間更是如此。澮河在乾隆年間北徙之后可能有些年份又回歸故道。查同治五年五河暴雨三日夜,河水陡漲三丈。這樣大水,澮水北流入沱是可能的。同治五年至光緒年間修志不到30年,這樣河流改道的大事,一些耆老是完全能夠記憶的。至民國年間城南仍有一道小河溝,澮水經常由此漫溢入淮。因此,同治之初澮河北徙之說亦是可能的。但大的改道,仍在乾隆之末。[3]
8. 懷遠芡河承包
安徽省懷遠第二中學坐落在淮上名城懷遠的禹王路西段,東倚荊山,南臨芡河,北瀕渦水,融山光水色、田園風光于一體,是一所花園式的學校,享有“渦淮教苑奇葩”的美譽。懷遠二中依山傍水,幽雅溫馨。四季鮮花盛開,書香花香氤氳,似一幅斑斕的畫卷,充溢著靈動的詩意,演繹著姹紫嫣紅的青春花季。
9. 懷遠縣芡河湖規(guī)劃
1.四方湖景區(qū)(國家3A景區(qū))位于蚌埠市懷遠縣境內,北淝河之中游,淮河北岸,為一河湖相連的河道式湖泊,湖面狹長帶狀,北西——南東向長60公里,北東——西南向寬1~2公里,平均水位18.5米,水面55平方公里,平均水深1.2米,蓄水量7000萬立方米。
有四方湖水上游覽區(qū)、懷洪新河生態(tài)水利風景區(qū)和水海、潘新現代農業(yè)、新農村觀光區(qū)。
(國家3A景區(qū))位于蚌埠市懷遠縣境內,北淝河之中游,淮河北岸,為一河湖相連的河道式湖泊,湖面狹長帶狀,北西——南東向長60公里,北東——西南向寬1~2公里,平均水位18.5米,水面55平方公里,平均水深1.2米,蓄水量7000萬立方米。
四方湖水原經蚌埠市附近沫河口入淮,為減輕水患,1953年于曹家畈筑壩攔水,另辟新淝河,長20公里,經劉橋閘入澥河再歸淮河。盛產鯉魚、蘆葦和蟹類。包括四方湖水上游覽區(qū)、懷洪新河生態(tài)水利風景區(qū)和水海、潘新現代農業(yè)、新農村觀光區(qū)。
四方湖水美物美景美人美。湖水純凈,為二類水質。湖光水韻,美輪美奐。特色美食資源豐富。有水產品80多種,螃蟹、鱖魚、青蝦、鴨蛋、土雞等享有盛名;湖周邊土地肥沃,盛產麥、稻和玉米、花生、高粱等五谷雜糧,四季花果飄香;生態(tài)優(yōu)美,是天然的濕地生態(tài)公園。湖中生長著80多種水生植物,茫茫林海棲息著白鷺等100多種珍稀鳥類。
位置
四方湖景區(qū)區(qū)位優(yōu)越,交通便捷。南接涂山景區(qū),北依宿州大澤鄉(xiāng)。距蚌埠市市中心23公里,懷遠縣城9公里、宿州市區(qū)40公里。寧洛、合徐高速、206國道穿鏡而過。
基礎設施基本配套??旖莘奖愕慕煌肪W基本形成。環(huán)湖大道20km已經投資100萬元,年底完成投資1600萬。
服務設施齊備,有懷洪飯店、四方湖活魚館,金水灣大酒店等大型餐飲企業(yè)5家和古城賓館、小錦江大酒店等住宿企業(yè)3家。水、電、郵、有線電視、通信、金融、保險、醫(yī)療等服務設施齊全。
自然景觀獨特。有湖光艷影、湖光水韻、蘆蕩迷宮、鳳凰島、百畝桃園、葡萄采摘園、四方湖植物園、懷洪氧吧、百草園等10多個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觀。同時投資1億元打造了現代農業(yè)觀光園、新農村,給四方湖旅游注入了新的旅游元素。
歷史文化源遠流長,古跡眾多。有漢向縣遺址、魏團城遺址和迎水寺、三官廟、文昌宮等古建筑。
四方湖景區(qū)是千里淮畔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(xiāng)、園林之鄉(xiāng)、花卉之鄉(xiāng)、美食之鄉(xiāng)、休閑勝地。
2.沱湖位于五河縣境內,素有水鄉(xiāng)之稱。沱湖作為天然淡水湖,有6萬多畝水面,其水質較少污染,湖底較平坦,正常水位最深處為3米,以其盛產螃蟹、魚蝦、野鴨而聞名。經過開發(fā)建設,以其獨特的生態(tài)風韻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旅客。2015年6月—7月,沱湖省級自然保護區(qū)受到嚴重污染,變成了“醬油湖”。
基本信息
中文名:沱湖
水面:7.36萬畝
特點:湖底平坦,淤泥深厚
沱湖,淮河北岸,五河縣境內。沱湖湖岸彎曲,湖底平坦,淤泥深厚,是一個河跡洼地型的淺水湖泊,南北
長15公里,東西寬1~3公里。
沱湖常年最高水位面積8.75萬畝,正常水位面積4.04萬畝,正常水深1—3米。上游承接南沱河、北沱河來水,下游入漴潼河。為本縣水產養(yǎng)殖的重點湖泊。
水系構成
沱湖北納沱河、北沱河、唐河、馬路溝等來水,東出漴潼新河經窯河由雙溝和下草灣引河泄入洪澤湖。
沱河,古稱洨水,今稱南沱河,俗稱沱河。原源于宿縣北,分蘄水(古汴河)東南流。后源于河南永城縣。今源于宿縣西北土嶺子,東流經宿縣城北,至宿東閘穿汴堤;東南流過沈橋入本縣境,成為本縣與固鎮(zhèn)兩縣界河;又東南流至沱河集,有黑泥溝北來匯入;至周王莊有孫周溝北來匯入;至龍水東有葛溝北來匯入;又東南流至沙壩集,有朱河溝北來匯入;至城后莊西,有韋集溝(三八溝)北來匯入;又東南流經濠城集(古洨縣城址)北,折東北流,經龍崗,至老莊胡(垓下遺址)折向東南,入泗縣境。縣內長40.9公里,流域面積352.2平方公里。最高水位20.8米,發(fā)生于1954年7月21日;最大流量224立方米/秒,1954年7月21日發(fā)生于沱河集。
北沱河,源于宿縣城東,上稱小黃河,本縣境內稱北沱河。東流經婁莊北,有婁宗溝南來匯入;又東流于余橋閘,穿宿泗公路;又東流于晏路北高橋,穿靈固公路;又東南流過呂橋入泗縣境,于草溝集北注入唐河,縣內長35.4公里,流域面積273.8平方公里。最高水位...米,發(fā)生于1985年7月17日;最大流量246立方米/秒,發(fā)生于1965年7月17日。
唐河,原發(fā)源于河南省虞城縣北,上稱柳河,東南流經虞城縣東,入夏邑縣境稱虬龍溝,經夏邑縣東入永城縣境稱巴清河,又東南流經濉溪縣入宿縣境稱南股河,又稱唐河。原長275公里。該河因上游河道變遷,今源于宿縣蒿溝集,自宿縣界吳家村入本縣境,東流經圩疃、許閘,折向東南,經禪堂集南流至潘集閘,新河西來注入;又東南流至陳埝大橋,閻河西來注入;又東南流從小桂莊林場入泗縣境,穿過新汴河唐河地下涵,經草溝入五河縣瀉湖,匯入漴潼河入淮,全長80.4公里,流域面積835.8平方公里。本縣境內長44.5公里,流域面積459.5平方公里。
漴潼河,系1952年在治淮工程中內外水分流時沿漴河、潼河故道新開的主要河道。由北店子澮、沱兩河匯流處起點,至江蘇省泗洪縣峰山窯河止,共長20公里。河底寬128米,設計流量1200立方米/秒。承接澮河、沱河諸水下經窯河分別由雙溝和下草灣切嶺流入洪澤湖。
水文水質
湖區(qū)歷年平均氣溫14℃,最冷為1月,平均氣溫0.5℃,極端最低溫度為-23.3℃,最熱月為7月,平均27.8℃,極端最高溫度為40℃,入湖河流均為雨源型河流,使湖水水位變化較大。夏季受海洋季風影響,雨量多,水量補給大,湖水猛漲,最高水位高程為19.1米(1931年),水面近百萬畝;冬季雨量減少,水位低,水面小,最低水位只有11.35米(1978年),水面只有8000畝。自北店子建閘,特別是新汴河截流沱河后,減少了入湖水量,湖水位在人為控制下比較穩(wěn)定。正常年份控制在13.0米,相應水面6萬畝。見表3—1—17。
沱湖水位與水面相關表
表3—1—17
1986年沱湖湖水化學成份檢驗結果如下:
透明度:兩次用塞奇式盤測定,第一次1.17米,第二次2.12米。
溶解氧:由于沱湖水生植物繁茂,光合作用強烈,釋放的氧氣多,基本上達到飽和。
PH值:8.2~9.2之間,呈堿性,其原因一是入湖河水流經廣大黃泛區(qū),溶解了地表的可溶鹽類;二是強烈的光合作用,水中CO2被大量吸收結果使PH值升高。
重碳酸根;平水期平均32.86毫克/升;豐水期平均85.66毫克/升,豐水期高于平水期。
碳酸根;平水期71.55毫克/升~92.92毫克/升,平均83.84毫克/升,豐水期12.82~17.09毫克/升,平均14.95毫克升,平水期高于豐水期。
總堿度:平均1.94毫克/升,平水期高于豐水期。沱湖水屬碳酸水。
鈣:在8.89~18.81毫克/升,平均11.93毫克/升。
鎂:在11.82~21.53毫克/升,平均14.27毫克/升。
總硬度:1.53~2.24毫克當量/升,平均1.7525毫克/升屬軟水,適合養(yǎng)殖用水指標。
氯化物:1.89~39.2毫克/升,平均20.077毫克/升,平水期高出豐水期。
硫酸鹽:0.58~29.96毫克/升,平均11.73毫克/升,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都是平水期高出豐水期,這是由于平水期的蒸發(fā)量大于豐水期,湖水濃縮造成的。
氮:平水期未析出,豐水期0.18毫克/升,亞硝態(tài)氮0.001~0.003毫克/升,硝態(tài)氮微量(0.005毫克/升以下)。三態(tài)氮除氨態(tài)氮在豐水期較高外,硝態(tài)氮和亞硝態(tài)氮都較少,這主要是繁茂的水生植物吸收所造成的。
磷酸鹽:0.1~0.8毫克/升,平均0.645毫克/升,平水期高于豐水期,這是因為植物腐爛增加了水中的含量,豐水期大量雨水加入稀釋帶走,使湖水含量降低。
硅酸鹽:SiO2含量2.5~9毫克/升,平均為5.938毫克/升,硅是硅藻類重要的營養(yǎng)元素。由于春秋季硅藻旺盛繁殖,吸收了大量的硅,平水期硅含量低于豐水期。
總鐵:0.05~0.7毫克/升,平均0.2425毫克/升。
沱湖中浮游植物含量平均為109.7萬個/升,生物量4.3108毫克/升,以綠藻、蘭藻、硅藻為優(yōu)勢種群;浮游動物含量平均為1742.6萬個/升,生物量1.6337毫克/升,以原生動物、輪蟲,枝角類和橈足類為優(yōu)勢種群;底棲生物數量和生物量分別為每平方米48~256個;4.12~15.6克,以腹足類為優(yōu)勢種群。水生維管束植物平均6.56公斤/平方米,以微齒眼子菜為優(yōu)勢種群。8月份全湖水草復蓋,平均每畝達4151.7公斤。
3,天井湖
4,韭山洞
5,小崗村,狼巷迷谷
10. 懷遠縣招標公告
2015羊年的最新對聯錦集,希望大家喜歡上聯:舊歲又添幾個喜 下聯:新年更上一層樓 橫批:辭舊迎新上聯:綠竹別其三分景 下聯: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:春回大地上聯:民安國泰逢盛世 下聯:風調雨順頌華年 橫批:民泰國安上聯:內外平安好運來 下聯:合家歡樂財源進 橫批:吉星高照上聯:年年順景則源廣 下聯:歲歲平安福壽多 橫批:吉星高照上聯:日出江花紅勝火 下聯:春來江水綠如藍 橫批:鳥語花香上聯:日日財源順意來 下聯:年年福祿隨春到 橫批:新春大吉上聯:事事如意大吉祥 下聯:家家順心永安康 橫批:四季興隆上聯:歲通盛世家家富 下聯:人遇年華個個歡 橫批:皆大歡喜上聯:天地和順家添財 下聯:平安如意人多福 橫批:四季平安上聯:天增歲月人增壽 下聯:春滿乾坤福滿樓 橫批:四季長安上聯:萬事如意展宏圖 下聯:心想事成興偉業(yè) 橫批:五福臨門上聯: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聯: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:萬象更新上聯:喜居寶地千年旺 下聯:福照家門萬事興 橫批:喜迎新春上聯:一帆風順吉星到 下聯:萬事如意福臨門 橫批:財源廣進上聯:一帆風順年年好 下聯: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:吉星高照上聯:一帆風順年年好 下聯: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:五福臨門上聯:一干二凈除舊習 下聯: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:辭舊迎春上聯:一年好運隨春到 下聯:四季彩云滾滾來 橫批:萬事如意上聯: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聯:萬紫千紅永開花 橫批:喜迎新春上聯:一年四季行好運 下聯:八方財寶進家門 橫批:家和萬事興上聯:迎喜迎春迎富貴 下聯:接財接福接平安 橫批:吉祥如意上聯:迎新春江山錦繡 下聯:辭舊歲事泰輝煌 橫批:春意盎然上聯:迎新春事事如意 下聯:接鴻福步步高升 橫批:好事臨門上聯:占天時地利人和 下聯:取九州四海財寶 橫批:財源不斷上聯:壯麗山河多異彩 下聯:文明國度遍高風 橫批:山河壯麗上聯:春聯對歌民安國泰 下聯:喜字成雙花好月圓 橫批:國泰民安上聯:春滿人間百花吐艷 下聯:福臨小院四季常安 橫批:歡度春節(jié)上聯:春滿人間歡歌陣陣 下聯:福臨門第喜氣洋洋 橫批:五福四海上聯:春色明媚山河披錦繡 下聯:華夏騰飛祖國萬年輕 橫批:山河壯麗上聯:五更分兩年年年稱心 下聯: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 橫批:恭賀新春上聯:汗馬絕塵安外振中標青史 下聯:錦羊開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橫批:春滿人間上聯:惠通鄰里,門迎春夏秋冬福 下聯:誠待世賢,戶納東南西北財 橫批:吉星高照 上面是通用的對聯,基本都適用;下面,我們來專門分享一些關于羊年的春聯哦~ 上聯:馬去雄風在 下聯:羊來福氣生上聯:馬有知途德 下聯:羊存跪乳恩上聯:三羊開景泰 下聯:雙燕舞春風上聯:三羊開泰日 下聯:萬事亨通年上聯:三羊生瑞氣 下聯:百鳥喚春光上聯:馬馳金世界 下聯:羊喚玉乾坤上聯:馬留英雄氣 下聯:羊會世紀風上聯:馬首開新紀 下聯:羊腸拓錦途上聯:馬蹄留勝跡 下聯:羊角搏青云上聯:馬蹄留勝跡 下聯:羊毫譜新歌上聯:馬蹄騰瑞雪 下聯:羊角觸紅梅上聯:馬拓康莊道 下聯:羊挾惠風來上聯:馬載祥云去 下聯:羊攜惠雨來上聯:未時驕陽艷 下聯:羊歲淑景新上聯:五羊開玉局 下聯:萬馬闖雄關上聯:五羊爭獻瑞 下聯:萬馬喜留春上聯:羊毫書特色 下聯:燕翼繡春光上聯:羊毫抒壯志 下聯:燕梭織春光上聯:春草連天綠 下聯:羊群動地歡上聯:春來羊起舞 下聯:雪化馬歸山上聯:春新羊得草 下聯:世盛馬加鞭上聯:花香豐稔歲 下聯:燕舞吉祥圖上聯:駿馬奔千里 下聯:吉羊進萬家上聯:駿馬歸山野 下聯:靈羊愛草原上聯:鳴鶯傳燕信 下聯:策馬赴羊年上聯:臘鼓催神駿 下聯:春風送吉羊上聯:駿馬四蹄擊鼓 下聯:羚羊雙角開春上聯:立志當懷虎膽 下聯:求知莫畏羊腸上聯:馬嘯英雄浩氣 下聯:羊鳴世紀春光上聯:喜鵲登枝祝福 下聯:靈羊及地呈祥上聯:八駿嘶風傳捷報 下聯:五羊跳躍展新圖上聯:人懷遠志馳良馬 下聯:世易新春喚白羊上聯:萬樹爭榮添翠色 下聯:五羊獻瑞報佳音上聯:萬象更新新世紀 下聯:五羊獻瑞瑞門庭上聯:萬象已隨新律轉 下聯:五羊爭躍好春來上聯:一片白云羊變幻 下聯:千條翠柳燕翻飛上聯:馬步生風辭舊歲 下聯:羊毫揮墨寫佳聯上聯:馬甲雄騎迎勝利 下聯:羊羹美酒慶豐收上聯:馬年事事如人意 下聯:羊歲時時報福音上聯:馬歲榮光輝日月 下聯:羊毫遒勁續(xù)春秋上聯:馬歲事事合民意 下聯:羊年處處沐春風上聯:馬馱碩果歸山去 下聯:羊踏青坪報喜來上聯:小道羊腸無阻礙 下聯:雄心捷足好登攀上聯:馬馳碧野凱歌壯 下聯:羊躍青山景色新上聯:馬馳大道征途遠 下聯:羊上奇峰景色嬌上聯:馬首關情吟妙句 下聯:羊毫隨意繪新圖上聯:馬首是瞻新世紀 下聯:羊毫盡繪好春光上聯:馬蹄踴躍馳千里 下聯:羊角扶搖上九霄上聯:馬尾松勁承雨露 下聯:羊毫妙筆點春光上聯:馬尾松青凝瑞雪 下聯:羊毫筆墨舞春風上聯:五羊城中春光好 下聯:九州域內人面新上聯:不舍風馳追馬跡 下聯:行看歲稔話羊年上聯:長空載譽夸天馬 下聯:大地回春頌吉羊上聯:世上塵埃隨馬盡 下聯:人間春色逐羊來上聯:五羊結彩迎新紀 下聯:六畜興旺報好年上聯:五羊銜穗年豐稔 下聯:雙燕迎春歲吉祥上聯:五羊獻瑞人增壽 下聯:百鳥鳴春喜盈門上聯:五羊獻瑞增春色 下聯:百鳥爭鳴唱福音上聯:玉樹蔥蘢皆出色 下聯:金甌穩(wěn)固不亡羊上聯:玉羊啟泰迎春至 下聯:金馬奮蹄載譽歸上聯:玉宇澄清觀燕舞 下聯:草原茂盛喜羊歡上聯:白羊越澗探春景 下聯:紫燕繞梁報福音上聯:百鳳迎春朝旭日 下聯:五羊銜穗兆豐年上聯:世紀春風萌綠草 下聯:山鄉(xiāng)柳笛放群羊上聯:世紀更新花吐艷 下聯:春風送暖瑞呈祥上聯:羊歸隴上春來早 下聯:馬識歸途業(yè)告成上聯:羊年喜千家祝福 下聯:國運昌萬物生春上聯:羊群簇擁千堆雪 下聯:燕子翻飛一世春上聯:北嶺春深宜牧馬 下聯:南疆草淺待牽羊上聯:吉羊得草延春色 下聯:紫燕銜泥落好家上聯:吉羊健步迎春至 下聯:洪福齊天及地來上聯:老馬識途辭舊歲 下聯:靈羊銜穗報豐年上聯:老馬識途終有意 下聯:羔羊跪乳最多情上聯:歲煥新風燕剪柳 下聯:春來大地羊鋪云上聯:歲屆新春人福壽 下聯:羊銜金穗業(yè)豐收上聯:金鳳呈祥人得意 下聯:玉羊銜瑞事稱心上聯:金駒辭歲羊報吉 下聯:丹鳳朝陽燕迎春上聯:金馬奔馳改革路 下聯:銀羊歡躍太平年上聯:金馬揚蹄抒遠志 下聯:玉羊接力展宏圖上聯:金穗飄香香四季 下聯:玉羊報喜喜千家上聯:靈羊捷足登新境 下聯:駿馬奮蹄向未來上聯:靈羊下界盈門喜 下聯:乳燕銜泥滿院春上聯:馴馬騰飛千里路 下聯:牧羊更上一重峰上聯:英雄跨馬揚長去 下聯:龍女牧羊載福來上聯:猶思駿馬奔騰急 下聯:更贊矯羊奮發(fā)先上聯:寶馬騰飛迎福至 下聯:靈羊起舞報春來上聯:馳騁春風追麗日 下聯:扶搖羊角步青云上聯:春露秋霜連廣宇 下聯:羊腸鳥道變通途上聯:春染紅棉迎旭日 下聯:羊銜金穗報豐年上聯:畫展春城描特色 下聯:詩題羊石紀新春上聯:神駿回眸豐稔景 下聯:靈羊翹首吉祥圖上聯:神馬行空普天瑞 下聯:仙羊下界遍地春上聯:惜別垂楊難系馬 下聯:喜瞻叱石盡成羊上聯:雛鴨報春江水暖 下聯:靈羊銜穗稻花香上聯:得意春風催快馬 下聯:解人新歲獻靈羊上聯:得意春風仍疾馬 下聯:連天碧草又宜羊上聯:駿馬功成領功去 下聯:吉羊捷足報捷來上聯:駿馬騰飛成壯舉 下聯:靈羊起步赴新程上聯:碧草白羊三春圖畫 下聯:金戈鐵馬萬里征途上聯:福鹿吉羊三元開泰 下聯:堯天舜日萬象更新上聯:過佳節(jié)方知紅日暖 下聯:度陽春倍覺黨恩深上聯:立志當懷虎膽馳騁 下聯:求知莫畏羊腸扶搖上聯:綠草如茵羊盈瑞氣 下聯:紅桃似火猴沐春風上聯:時雨春風五羊獻穗 下聯:堯天舜日百鳳朝陽上聯:送馬年春花融白雪 下聯:迎羊歲喜鵲鬧紅梅上聯:萬象更新山青水秀 下聯:五羊獻瑞日麗春華上聯:一派生機陽春映日 下聯:滿天煥彩浩氣騰云上聯:改革起宏圖神州巨變 下聯:豐年添笑語萬事吉祥上聯:快馬加鞭不墜騰飛志 下聯:吉羊昂首更添奮發(fā)心上聯:留勝跡水秀山明草茂 下聯:譜新歌羊肥馬壯春榮上聯:歲序更新馬年留勝績 下聯:春風初度羊志展鴻猷上聯:萬馬揚蹄踏凱歌而去 下聯:群羊翹首喚春信即來上聯:喜鵲迎春紅梅香瑞雪 下聯:吉羊賀歲金穗報豐年上聯:艷陽高照江山添錦繡 下聯:壯志常存祖國更富強上聯:張燈結彩歡慶豐收歲 下聯:跑馬耍羊喜迎改革春上聯:張燈結彩歡慶豐收歲 下聯:跑馬耍羊喜迎艷陽春上聯:紅杏叢中朝見牛羊出圈 下聯:綠柳郊外夕聞鳥雀歸林上聯:喜洋洋綠水青山春永駐 下聯:美泰泰豐衣足食福無邊上聯:羊筆如花寫就輝煌歲月 下聯:春風似剪裁成錦繡江山上聯:春暖人心世界三千同雀躍 下聯:風搏羊角云程九萬共鵬飛上聯:國富民殷羊毫揮頌千秋業(yè) 下聯:年豐人壽燕剪裁成萬點春上聯:浩氣常存頻加馬力奔新路 下聯:雄風不減再握羊毫繪壯圖上聯:駿馬奔馳滿載烏金辭歲去 下聯:吉羊起舞豪吟白雪報春來上聯:駿馬辭年不懈奔騰千里志 下聯:吉羊獻歲同迎歡樂萬家春上聯:駿馬榮歸一路梅花頻送笑 下聯:吉羊歡駕九州綠草快鋪春上聯:老馬識途破霧導航奔勝境 下聯:吉羊接力承先啟后展宏圖上聯:馬去蹄香北國又添千里馬 下聯:羊來春暖南疆再現五仙羊上聯:馬去羊來華夏騰飛添馬力 下聯:龍吟虎嘯天公抖擻降龍才上聯:馬首是瞻美酒千盅迎曙色 下聯:羊毫初試豪情萬斛寫春光上聯:門對青山羊兔群群嬉碧毯 下聯:窗含綠水鴨鵝隊隊戲清波上聯:前路輝煌笑看駿馬追風去 下聯:雄雷霹靂喜見商羊帶雨來上聯:瑞雪綻紅梅君正嘯天傲地 下聯:勞春織綠草我來放馬牧羊上聯:三陽開泰來處處三春美景 下聯:五福駢臻至家家五谷豐登上聯:歲屆吉羊燕舞鶯歌齊祝福 下聯:年逢盛世桃紅柳綠盡芳菲上聯:天馬班師捷報頻傳驚宇宙 下聯:仙羊降世宏圖再展耀神州上聯:萬馬消塵蹄聲響徹三千界 下聯:五羊銜瑞春意濃于二月花上聯:先富后富你富我富大家富 下聯:羊多豬多錢多糧多喜事多上聯:羊筆如椽描山繪水書春意 下聯:馬蹄騰雪步韻留香報福音上聯:羊酒微醺酡顏人共桃符艷 下聯:春風乍拂捷報聲隨爆竹傳上聯:月異日新不少羊腸成大道 下聯:春和景泰好多蝸舍變高樓上聯:自改革來千古羊腸成大道 下聯:由開放始全新人面滿春風上聯:酣墨沾羊毫記載中華創(chuàng)業(yè)史 下聯:丹青賦春色繪描改革鼎新圖上聯:凱歌陣陣千里馬早過玉門關 下聯:春風習習帶頭羊又登泰山頂上聯:馬步牽長風長隨遠景江山好 下聯:牽羊迎盛世依然十里杏花紅上聯:萬馬闖雄關春回大地繁花俏 下聯:五羊開玉局旗展東風旭日輝上聯:萬事本無難只賴吹牛拍馬屁 下聯:百般都有假謹防屠狗掛羊頭 沒橫批怎么辦?送上通用橫批: 羊年大吉 政通人和 春風浩蕩喜氣盈門 山青水秀 滿門生輝喜氣洋洋 春光永駐 欣欣向榮盛世新春 三陽開泰 弘揚正氣